第(2/3)页 上一秒还一片死寂的会议室几乎瞬间就炸开了锅。 “什么?!” “还有另一套方案?!” “这保密级别……” “怪不得张组神神秘秘消失这么久!” “……” 十几号人七嘴八舌,震惊、兴奋、难以置信、恍然大悟……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有人觉得时间太短难以置信:“不到一年搞出一套全新的光刻物镜?这……这简直神速啊!” 有人对技术来源充满好奇:“除了咱们长光,国内还有哪家能搞出更先进的物镜?” 这略显混乱、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场面让身为临时负责人的范洪杰脸上有点挂不住。 “肃静!肃静!”他赶紧用力敲了几下桌子,“都注意点会议纪律!像什么样子!” 张汝宁却显得不太在意,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很多问号,”他语气平和,“我也不希望你们带着一肚子疑问,稀里糊涂地去工作……所以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只要是能说的,我一定解答。” 话音一落,刚才好奇技术来源的那位工程师立刻举手。 “组长,您刚才说的‘全新物镜系统’……除了我们长光,国内还有哪家单位有这个能力牵头研发?” 能够听出,话里话外有点被蒙在鼓里的怨念。 以及不服。 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无奈张汝宁本人也经历过这么个思维转变的流程,所以一眼看破。 “当然是火炬实验室。”他朝着旁边一脸吃瓜看戏表情的栗亚波示意了一下,“栗教授这次来,除了协助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挑选精干力量,参与后续的总装集成。” 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还带着些许的“恨铁不成钢”。 既是对自己,也是对长光集团的项目组—— 怎么咱们就整不出个负折射材料呢? 怎么就让别人抢了先呢? 在场的长光精英们,脸上同样感觉到有些火辣。 他们一直自诩是国内光学领域的顶尖力量,结果核心突破却来自别处…… 反倒是突然被点到名字的栗亚波一个激灵,仿佛从吃瓜群众被拉到了聚光灯下。 同时也察觉出了现场气氛的些许不对劲。 这是此行出发之前,常浩南特地提醒过的—— 大家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心态方面的波动,所以务必注意合作伙伴的情绪问题。 于是立刻直起身,脸上带着诚恳的表情: “过奖过奖,我们火炬实验室只是提供了部分核心元器件,还有一些设计思路……真正的研发主体,特别是光学系统的工程化落地,依然是由张研究员,以及长光团队牵头完成的……” “……” 他巧妙地捧了一把现场的东道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