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少数几个国家提出了“对单边行动可能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担忧”。 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而受到震动最大的,无疑是华夏国内。 在长期的开放发展宣传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 而此番公然“掀桌子”的行为,无异于在高速行驶的全球化列车上,狠狠踩下倒车挡! 以至于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媒体和学者都认为,这不过是对手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 毕竟谁都知道,在全球经济和产业深度捆绑的今天,在经贸领域随便下手绝非一步妙棋。 最好的结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甚至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舆论的普遍态度是暂时不必理会,静观其变即可。 实际上,二者也确实只发布了一份驳斥声明,并未再作出任何其他举动。 但仅仅一周之后,对方却发布了一份更加详尽的草拟方案。 白纸黑字,条理清晰。 绝非简单的表面功夫。 这份草拟稿的核心条款,更是直指核心: “将禁止任何集体或个人向两家目标企业及其关联公司提供IC代工服务,以及除豁免列表以外的先进制程芯片成品!” 涉及范围之广、目标之明确,堪称前所未有! …… 对手毫不掩饰的威胁,在国内舆论场激起了巨大的风波,也引发了不可避免的分化。 网络平台上,各种声音激烈碰撞。 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突然被顶上了热门。 其核心论点赤裸而刺眼: “明确地说,现在就是投降的最好时机!” “现在收手,还能保留一个体面!” “……” 作者自称“科技人文观察者”,将制裁归咎于两家企业“激进且不合时宜的行为”。 评论区竟有数万点赞: “人家给过机会了” “别连累其他人”。 “……” 令人齿冷的是,这种论调在当下这个紧张时刻。 竟然也笼络起了一批或是焦虑、或是别有用心的支持者。 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声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