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他立即意识到,恐怕应该是上面来人搞突然检查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或许是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对方突然起身回头,看向斯特雷勒茨的方向。 “总经理?” 后者当即脚步一顿。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没想到会是集团掌门人亲临。 紧接着,就是一股危机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t50的第一架原型机051号其实已经完成了超过九成的制造工作,本来有望成为俄联邦时代近二十年来第一个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而不发生拖延的重大项目。 结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和失误,硬生生把原定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首飞拖延了至少半年。 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加加林工厂竟然还处在优哉游哉的工作状态之下。 他又不是什么别人惹不起的功勋设计师,恐怕免不了要挨一顿批评。 好在波戈相也不是第一天掌管苏霍伊,知道如今时代变了,已经不能按照二十年前的工人积极性来提出要求,所以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不满。 只是上前两步,把斯特雷勒拉到了一个稍远离人群的地方。 “米沙。” 波戈相朝大约200米外的总装车间瞄了一眼,语气复杂地询问道: “你看没看今天的国际新闻?” 斯特雷勒茨面对这个问题有点发懵。 其实他中午在食堂顺便看了几眼电视,但一方面实在没记住里面播报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觉得如果点头似乎显得他也在偷懒。 所以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没来得及……我今天上午刚从奥布宁斯克回来,下午到现在一直都忙着调试设备的事情……” 波戈相叹了口气,从公文包里面掏出几张没来得及装订的文件纸: “大约六个小时之前,华夏在蓉城首飞了他们的第一种隐身战斗机,从机身编号来看,应该会被命名为歼20。” 斯特雷勒茨当即就是一愣,然后有些木然地接过新闻简报。 因为有充分的时间整理消息,因此里面的内容相当丰富。 不仅包括从华夏互联网上获取的照片,还有对那架飞机的初步分析结果。 当然,还重点提到了同一天五角大楼代表团访华的事情。 波戈相自然没时间等对方慢慢看完,很快便开口道: “情报部门的分析认为,虽然从这架飞机的形态来看,应该还属于跟051性质类似的技术验证机,但实际完成度非常高,可能仅缺少与武器相关的火控系统,除去一些涉及到气动和隐身的外形细节还有可能调整以外,几乎相当于一架原型机。” 斯特雷勒茨此时也已经翻阅到了比较后面的部分,并在某个时刻瞬间两眼发直: “这里面提到……今天同时出现了两架飞机?” 通常而言,每架验证机都是专门瞄准某项技术而进行生产,同时出现多架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要验证的内容太多,集成到一架飞机上的风险过高。 二是足够财大气粗,愿意为了进度支付双倍的成本代价。 波戈相点点头,然后解释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