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说早年间甘巴拉雷达站建站那会儿,有些东西甚至都需要拿人力或者骡马才能驮到山上……” 张锡祥放下无线电,举起军用水壶狠狠灌了两口水,然后长舒一口气: “说实话,这次也不容易……” 他指了指另一边正在悬停、若隐若现的直升机: “直12B在换发之后,外部吊运能力达到了2500公斤……要是没有这几架提前交付的新飞机,还有飞行员最近积累了不少复杂地形的飞行经验,在岷山这高度恐怕都吊不起来。” 一部完整的雷达需要拆分成大约6-8个货箱才能完成空运,如果出动米26,在理论上倒是可以省去这种麻烦,但实际却很难在这样的海拔和环境下保证安全…… 一直折腾到午后时分,六个迷彩涂装的货箱以及一部轻型吊车才终于被稳妥转移到了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工程连的战士们随即开始架设辅助装置,深灰色的光伏板和亮银色的调试天线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 “说实话,你们这个雷达选址是真的刁钻……” 任务中最有挑战性的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都只是一些人员运输之类的小活,张锡祥整个人也变得精神了不少: “我本来以为之前在堰塞湖边上做单轮悬停就已经很极限了,没想到跟今天一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郭林闻言轻轻叹了口气: “没办法,这已经是综合下来难度最低的一个方案了……总共7面天线,只有这一部比较费事,最多再算上3号天线距离铁路线比较近需要额外伪装一下,剩下都是把雷达车开到位置就算完事……” 这地方的昼夜温差极大,早上还让人瑟瑟发抖,中午就大太阳直接怼到头顶。 他摘下迷彩帽,给自己轻轻扇了扇风,看着工程人员们将总共八米高的折叠式相控阵天线拼装起来,然后缓缓展开升起。 “我之前听你们说过,好像是要以一个特定间距布置?” 张锡祥如今也算是“千目巡天”计划的正式成员,虽然不太懂雷达技术,但只言片语总归听到过一些。 “是154.08km。” 廖永才倒是记得很清楚: “虽然我也不清楚为什么非得是这个数字……但按要求办事肯定不会出错。” “这是基于匹配傅里叶变换的超高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计算而来,通过对目标速度和初始距离的搜索实现与回波信号的匹配处理,消除回波相位中高阶项对相参积累的影响。” 郭林在脚下的土地上画出两道交错的正弦波: “当相邻雷达的探测波束形成特定相位差时,回波信号就能像接力赛那样自动传递跟踪权,避免出现咱们上次测试中遇到的,信号根本来不及跟踪就再次发生突变的问题。” 实际上,常浩南也表示过,可以把间距设置成154.08km的整数倍,并且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 但这次测试由于准备周期不太足,在设备方面已经相当对付了,那部署位置这块自然得精益求精。 几人说话的功夫,用于设备调试的辅助台已经被搭建了起来。 “走吧。” 郭林拍了拍廖永才的肩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