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最后一道数吨重的铅门缓缓向两侧打开,湿热的空气裹挟着空调设备发出的低频轰鸣声扑面而来。 韩陈峰的瞳孔骤然收缩—— 透过控制室的观察窗,可以看到圆筒状的反应堆容器矗立在远处半地下空间的中央,大约一半银灰色控制棒像钟表的指针悬停在堆芯上方,淡蓝色切伦科夫辐射光透过观察窗在水雾中晕染开来。 “这是……反应堆?” 他研究核物理出身,当然知道反应堆里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但过去毕竟不是核电专家,唯一有机会搞的核能项目还中途告吹,只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所以很少有机会能如此直接地看到。 况且商业反应堆因为体量问题,一般都是挖出一个池子泡进去,外人哪怕参观也只能从上面俯视。 像现在这样的角度,属实还是第一次。 “准确说是池式铀-钚-锆合金堆。” 旁边一名负责引路的技术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指向控制台底座上面一排磨损严重的俄文铭牌,依稀可以看见CCCP的钢印: “这个地方最早是五十年代末苏联人帮忙建的,用来生产钚-239,90年代在原址基础上升级重建,除了对快中子反应堆进行前期技术论证以外,主要也是用于生产锕-225和锶-89,顺便还有一部分锎-252……” “……” 在这一瞬间,韩陈峰瞬间明白了这个看似不太起眼的地方为什么要如此重兵把守: “我一直以为锎-252是在大亚湾生产的?” 他知道大亚湾核电站有个同位素生产部门,并且在核工业口内部渠道的订货清单上,同位素购买和转移的发货地也是在鹏城。 如今看来,恐怕都是障眼法。 “你这么以为就对了……” 彭觉先隐藏在面罩下的嘴角一咧: “因为我们过去一直都是这么误导外界的,当然也确实有一部分医用和研究用同位素来自那边,只不过不占主流。” 韩陈峰听罢脚步一滞,脑子里回荡的满是刚才对方口中的两个字: “外……外界?” 他过去一直以为自己身为240所一把手,怎么也应该属于核工业系统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现在看来恐怕还差着不少。 彭觉先当然不知道自己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已经给别人的内心造成重大创伤,还以为对方是对于“误导”这个行为本身感到不解: “你应该知道,锎-252作为中子源具有诱发链式反应的功能,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产量倒推核能研究和建设水平,所以在工程上比较敏感……” 韩陈峰其实明白这些,但眼下也不太想说话,只是稍稍靠近观察窗,看着浸泡在水中的燃料棒表面布满蜂窝状的气泡。 突然,一阵清脆的滴滴声响起,只见机械臂抓取着一组燃料棒开始上升,锭块表面蒸腾的气泡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爆裂成淡金色火花。 “单个生产周期能产出大约3纳克的锎-252。”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