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低估了发电通道对于工质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幸亏在李子寅同志的建议下留出了足够多的余量,否则恐怕连170MW的设计指标都无法实现……” 说起这件事,韩陈峰的表情也变得愈发严肃起来: “至于具体是发电通道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我们还在回溯整个设计流程。” 这一次,常浩南没有接话,只是来到负载段旁边,盯着上面的铭牌看了大概半分钟。 然后才转过身,再一次问道: “你们在设计过程中,用的是修正过的等温气体流动假设?” 一句话惊得韩陈峰甚至忘了直接回答,而是下意识反问: “这您都知道?” 显然,常浩南的猜测没错。 “这就不奇怪了。” 他指着包裹在厚厚隔热层里的发电通道解释道: “流体流过发电通道壁面时,边界附近因冷却形成具有温度梯度的薄气体层,紧贴电极表面的边界层温度分布不均且远低于中心主流,改变了电极间导电气体的电导率,表现在宏观上就是工质气体的性能降低。” 韩陈峰张了张嘴,但没能发出任何声音。 这种连设计过程和实验参数都没看过,光是听他描述就能进行归因分析的操作,实在是过于挑战他的世界观。 犹豫半晌之后,他才试探着问道: “常院士,您不会是……看过我们的日志文件吧?” “那倒没有。” 常浩南笑着摇头: “实际在今天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你们的进度已经到这种程度了……” 相比于每周都要提交报告的高超音速项目,韩陈峰这边因为并非当前重点,所以汇报的频率和细致程度都有所不如。 “那……” “我以前搞航发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常浩南拍了拍掌心沾上的浮尘,继续道: “所以解决办法应该也跟航发差不多……在壁面开孔或开槽,把抽吸电极对称布置在发电通道与磁感线平行的侧面,与排气盖板封闭贴合形成抽吸真空腔,波纹管两侧通过真空法兰分别连接绝缘连接段和排气连接段,将流入真空腔内的薄层气体,也就是附面层排出,就能让主流高温流体重新占据壁面,提高贴壁流体的温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感应电动势。” “至于能不能达到你估计的250MW以上……就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