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咸鱼翻身的810旅-《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3)页

    辽省,连海市郊外。

    第二炮兵51基地的训练场上,伴随着滚滚烟尘,一列披着迷彩伪装布的车队正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谷地内快速向前机动着。

    基地参谋长魏建军坐在队列第三位的备份指挥车上,一边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确认当前的机动路线,一边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着标注作业,并时不时在旁边一张表格上面填写着数字。

    尽管现代技术和专业参谋班子已经大大简化了指挥官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强度,但军事,就是要在非正常情况下才能体现出差距。

    而这样的差距,哪怕只有毫厘之间,也往往是致命的。

    尤其对于一锤定音的第二炮兵部队来说,更是要考虑到各种极限情况,才能真正做到“首战即终战”。

    “各号车注意,接上级通知,侦测到敌卫星变轨机动,预计10分钟后过顶,准备隐蔽!”

    耳机中传来新任旅长梁彦刚的声音——

    在顺利执行过东风3改验证弹的试射任务之后,魏建军不出所料地很快升职,进入了基地领导岗位,而旅长一职则由原先的副旅长接任。

    实际在这个年代的多数情况下,正团提副师的过程都会更换一支部队。

    但客观上,810旅作为全军唯一装备东风3这种老爷弹的单位,实在是找不见另一个精通燃料储存加注、有依托阵地布置和液体燃料导弹拆卸保养这些科目的军事主官了。

    主观上,也没有谁想在这么一支全军装备最差的部队担任主官。

    接到晋升文件的时候,梁彦刚的笑容比哭都难看。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两年之后,810旅竟然接到了更换新装备的命令。

    而且还不是从兄弟单位退下来的“二手新装备”,而是一个尚处在研发当中的全新型号。

    在上级的指示中,甚至要求他们配合研发单位,对武器装备性能进行充分测试。

    这可是王牌部队才有的待遇。

    所以,虽然从中程导弹旅变成短程导弹旅算是降级,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半点怨言。

    魏建军今天回到老部队,也是以考官的身份,对810旅进行正式接装前的最后考核。

    随着“敌”卫星威胁的消失,陷入沉寂的车队也重新活动起来。

    “目标信息确认,规划导弹集群射击诸元!”

    “计算发射阵地区域范围,准备变更机动路线!”

    “发射车,进入阵地!”

    “……”

    相比于需要上百号人才能伺候明白的东风3,新型导弹的发射过程本身只需要最少三辆车和一个连就能搞定,反应时间的计算单位也从以前的小时变成了如今的分钟。

    甚至可以像火箭炮那样,在机动过程中计算射击参数,停车后迅速发射并撤离,尽最大可能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

    在梁彦刚的指挥下,模拟发射车有惊无险地经过了一次次“意外”的考验,顺利驶入发射阵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