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觉得怪才是正常的。 常浩南在大屏幕上切换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飞行体内部结构剖面图: “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作为运载体设计的,里面还有一个单独的空间容纳模块化战斗部,不需要额外再增加一个整流罩,直接安装在导弹最前面就可以……另外,因为滑翔距离足够远,所以对于导弹本身的需求也稍低一些,可以把动力部分适当缩短……” 因为还没有选定具体的动力形式,所以PPT上并没有全弹结构的模拟图。 景志远大概在脑袋里想象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个头身比接近1:1的设计有点怪异。 但只要性能足够好,怪点就怪点吧。 他很快把关注点转移到更加重要的地方: “对于导弹本身的需求稍低……所以还能继续在东风21的弹体基础上改造么?” 作为华夏第一种相对成熟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东风21已经快要被薅羊毛薅秃了。 但凡第二炮兵有个什么新的点子,几乎都要把它拎出来改一改。 “这次真不行了……” 常浩南连连摇头: “面向中远程的那一款,需要更高的二级分离速度,东风21本身肯定达不到,除非进行大改,不过那和一个新的型号也没什么差别了。” “至于面向中短程,2000公里射程内的基础型号,虽然东风21能满足分离速度的要求,但两级火箭用在这样一个型号上还是有点过于复杂了,而且中间还要经过一二级分离,动力段有点太长,反而不太方便……” “……” 总之就是一句话—— 放过东风21吧! “那现有型号肯定没办法满足要求了……” 景志远背过双手,站在屏幕前沉思起来: “目前倒是有个单级固体、射程在1200公里左右的型号在研,原本是为了弥补东风11/15和东风21之间的射程空缺,进度还算乐观,只不过因为编制问题始终拖着没能入列,倒是可以趁这个机会转正。” “至于中远程的那种……” 华夏的固体火箭技术也就是近几年才算是发展起来,所以尽管无需受到中导条约的限制,但在型谱序列方面仍然不够丰富。 实际从名字就能分辨出来。 除去早期的东风1-5以外,东风系列导弹的编号第一位数字就是火箭级数,第二位数字则是该级数下的序号。 也就是说,东风21就是眼下唯一一种使用二级火箭的型号。 但又不符合要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