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常浩南并不准备全面接手固体火箭助推器的研制工作,因此在会上只要求林成刚在相关资料当中挑重要的发过来。 对方的动作也很利索,当天下午就派出三名机要人员,将经过筛选的一批文件和资料送到了火炬实验室。 虽说是经过筛选,但各种储存设备加上一部分必要的纸质文档,还是满满当当地装了一个不小的密码箱。 而在完成交接之后,他便在第一时间钻进机房,开始验证自己昨天在会上的猜想。 直到第二天快晚饭的时候,常浩南才回到办公室,然后叫来了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栗亚波。 得益于读博期间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后者在毕业之后很快转入了偏理论方向的研究。 由于能力很强且研究领域极少涉密,所以每年都能发表不少高水平文章,其中更是不乏Science或是Nature这样的顶流期刊,早在两年前就顺理成章地评上了副教授的职称。 除此之外,因为姚梦娜最近正居家养胎,实验室其余几名老师则各自在外负责项目,实验室的日常科研工作也逐渐开始由他来主持。 “老师,您找我。” 栗亚波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对,你先坐吧。” 常浩南点点头,把刚刚打印出来的一沓纸在桌面上轻轻磕了磕,放到对方面前: “亚波,你看一下这几篇文章,是跟金属材料氧化行为有关的。” 实际上,他有了些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但为了避免让栗亚波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当然也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所以并没有马上下达更具体的指示。 然而栗亚波在低头瞄了一眼论文标题之后先是一愣,接着又快速往后面翻了翻,接着抬起头看向常浩南: “老师,这几篇论文我之前就看过……” 这下轮到常浩南感到意外了: “全都看过?” 栗亚波点点头: “实际上,最新的这一篇,甚至还是我负责审稿的……” “……” 常浩南顿时有一种“孩子大了,也学会装逼于无形之中了”的感觉。 “好吧……那我就直说了。” 他把视线投向旁边显示器屏幕上的初步计算结果: “我需要你按照他们的思路,重新验证一遍AP/HTPB/AI体系……或者展开来说,所有铝基体系固体推进剂的能量释放特性和氧化反应机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