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 面对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问题,周书万面色一僵。 不过,最后还是洒脱地点了点头: “确实,我们是本科同学。” 说完之后不待别人继续开口,就紧接着继续道: “其实在我连硕士都没读完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当教授了……而且我硕士学位答辩的时候他也在场,所以说真的,如果我是你们的话,就完全不会紧张……” 实际上,这就是强行扯开话题了。 周书万硕士答辩的时候常浩南确实在场。 但问题是,两个人参加的根本不是同一场答辩。 而对面的杨亮尽管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但也没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在心里吐槽道: 废话,你和他是同学,当然没必要紧张,但我和他又不是……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中陷入了有些尴尬的沉默。 好在经过这么一打岔之后,刚才已经紧绷到快断了弦的气氛,总算是放松下来不少。 尤其是杨亮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已经好转了很多…… …… 很快,随着包括李雄江在内的其它评审老师陆续到位,终于到了答辩开始的时候。 一台笔记本电脑被放在办公桌上,用于实时共享这间会议室中的情况—— 常浩南此时正在镐京跟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任务,因此只能以视频形式出席。 好在2004年末这会,个人用户的网速基本进入了以Mbps为单位的时代。 而商业用户的带宽上限也在VDSL等技术的加持下进入了两位数。 已经可以支持部分对画质要求不高的视频会议。 几秒钟之后,常浩南的面孔出现在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 看起来,似乎也是在某个会议室里面。 “常院士,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您看是不是马上开始?” 李雄江教授客气地询问道。 常浩南最开始同意出席,确实有很大程度是看在周书万的面子上。 但在详细看过杨亮的毕业论文之后,倒也是真的有些兴趣。 因此点了点头,朝着屏幕外的方向伸手示意: “请杨亮同学开始答辩吧!” 被常浩南直接点到名字,早已经站在小讲台后面的杨亮纵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整个人的姿态还是猛地一僵。 随后用力做了个深呼吸,才把话筒轻轻掰回到自己面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我是答辩人杨亮,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数字化测量和空间调姿定位技术在飞机自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是在李雄江教授,以及周书万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的……” “首先是论文的选题背景,飞机制造业作为推动国民经巧快速增长的战略性产业,直接影响着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军事威慑力,而飞机装配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大量的大量的复杂部件和辅助工艺装备,各个环节的协调复杂……” 虽说面对这种架势,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毕竟也是货真价实地做了四年研究,因此真正开始介绍答辩内容之后,杨亮反而逐渐进入了状态: “我校已经与航空工业集团镐京飞机公司合作,计划研发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空间定位和装配生产线,而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常因为物体遮掩无法进行测量……” “而我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多台激光跟踪仪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公共观测点对激光跟踪仪进行转站,使得飞机装配能够在统一的装配坐标系下进行……” “……” 说实话,就连常浩南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和姚梦娜给予了一个初速度之后,隔壁航空工业集团能把自动化装配技术推进得如此之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