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华夏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所书记李广杉正坐在办公桌前,一脸严肃地看着眼前刚刚下发到自己手里的红头文件。 虽说华夏科学院属于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但一纸命令直接从决策层给到研究所一级单位,还是极其罕有的事情。 过去发生的寥寥几次,也都是因为部分资深院士的个人缘故。 比如1992年时,钱老曾提出建议,认为在乘用车领域可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电动能源汽车。 而上级给出的回应就是直接责成科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 但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眼下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当口,所长和书记俩人甚至全都不是院士,地位很是有些尴尬。 虽然也有刘东升院士这样的资深老前辈,但对方的研究重点在于陕、甘、青、藏四地,和文件里面提到的内容也不能完全对上号…… “到底是哪位大佬,能使唤得动这个级别直接下发文件……” 就在李广杉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名单逐个分析的时候,伴随着一阵干脆利落的脚步声,一名看上去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办公室外面。 他停下了手上转笔的动作,从屏幕前抬起头。 “老丁?” 李广杉面色一喜: “我以为你已经下班了。” 门外之人,正是那位还不是院士的研究所所长,丁仲理。 以及他的副手,吴元福研究员。 “我正准备下班……” 丁仲理看着办公桌后面老伙计的表情,似乎猜到了什么: “这是找我有事?” “没错……我本来准备明天上班之后联系你来着。” 李广杉赶紧招呼外面的二人进来: “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面前桌上的文件递给了丁仲理。 后者有些好奇地把公文包放在一边,然后接到手中: “评估未来20-50年内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文件不长,区区两页纸而已。 但就是这几百个字的内容,却让他的心情在几秒钟内坐了好几轮过山车。 对于丁仲理来说,这个任务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 甚至研究所层面过去就做过类似的报告。 但很多时候,生态环境领域的争议并不出在技术上。 而是立场上。 环境保护作为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顶格的政治正确之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遍地都是生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