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对刘永全的解释,伊恩·维斯塔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毕竟前者说的也有道理。 又要提高性能、又不能降低可靠性,又不能提高成本和工时…… 哪能啥好事都让你给占了? 而且相比于前两者而言,似乎第三点确实属于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毕竟法国海空军规模有限,其实也要不了多少架阵风。 这就导致前几个批次产品的报价里面,实际上是分摊的研发费用占大头,生产成本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发动机制造这块提高的成本,反应到整机价格当中其实并不明显。 更不用说,阵风的裸机价几乎只有竞争对手台风的60%左右。 哪怕价格稍微上浮一些,只要性能方面跟得上,总体优势仍然很大…… 然而。 钱,毕竟只是一个方面。 世界是物质的,不是说你有了钱,发动机就能从生产线上凭空长出来。 问题还是在于工时。 作为在航发领域浸润进浸润了大半辈子的老油条,维斯塔自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相反,他其实出身于工厂,对于生产流程有着相当清晰的认识。 就现在PPT上放出来的这个设计,相比于M88-2上使用的简单扇形气膜孔,加工难度根本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每一片叶片处理下来,少说要花上过去3-4倍的时间。 相当于产能直接变成过去的30%左右。 这还是没考虑复杂加工过程所导致的良品率下降问题。 实际操作起来,直接降低一個数量级都不夸张。 当然,如果只是M88-3发动机如此,那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装机对象就一个阵风,慢点就慢点了。 但正如刚才刘永全所说。 以后SeA系列发动机也是要用这套热端设计的。 那可是达索的公务机,乃至于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支线客机产品线的动力。 这个需求量还是稍大一些的。 而且民用机市场属于开放,至少半开放竞争的领域。 真要出现延迟交付,可不是军机那样自罚三杯就过去了的事情。 违约金至少得走一波大的…… 一时间,维斯塔陷入了纠结。 不过…… 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似乎没什么好纠结的—— 因为设计过程现在是别人在把控。 斯奈克玛这边说是合作方,其实根本没多少话语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