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威廉·科恩关注的焦点终究不是一种第三代战斗机带来的威胁本身,而是如何通过渲染华夏威胁而给自己部门争取更多利益。 因此,在一番不着边际的讨论之后,他很快也就放弃了继续深究华夏国产发动机的具体技术来源问题。 严谨的军事情报是一回事,而利用智库和媒体进行舆论造势是另一回事。 人嘛,永远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参议院的一百个老爷里面,真的会去走程序细看情报机构文件的绝对不超过一手之数。 所以重点在于七分真三分假,在有一定基础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推演。 华夏人国产苏27这个事情,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是“华夏人瞒过全世界,偷偷用了几年时间开发出一种航空发动机装在了飞机上”; 二是“华夏人从俄国人手里一并买到了军用发动机技术”。 要想说服并不懂技术的参议员,重点不在于真相是什么,而是判断他们会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故事—— 显然是第二种。 因为这更符合一个美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 而且还能把老对手和新对手牵扯到一块,进一步渲染美军在新世纪将会面临的挑战。 毕竟,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了,但也不会有谁真的把俄国人当成朋友。 这和对方的立场无关。 而是单纯的,帝国需要一個敌人。 否则要是真的天下太平,那靠着战争和军售吃饭的千万漕工岂不是都要饿死? “好吧,非常感谢你能带来这个消息。” 科恩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遂话锋一转,准备结束这次对话。 而对面的亨利昂更是早有此意,稍微客套了几句之后便带着那份情报文件,起身离开了防长办公室。 目送对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之后,科恩紧接着拿起电话,拨通了自己秘书办公室的号码。 “帮我约一下情报选择委员会负责人丹尼尔·米特尼克先生。” “对,越快越好。” 这个情报选择委员会,是科恩担任防长以前所供职的部门。 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个情报单位,但实际上是个没有官方背景的民间智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