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以军转工(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2/3)页

    陈朝阳是工业负责人,他有他的考量,这个方案很符合北平“加快建设”的精神,也切合汉东的实际需求。

    “嗯,”周明光终于开口,“朝阳同志的这个思路,很有针对性。

    安置转业战士们,不仅要给他们一个工作,更要给他们一个继续报效国家的舞台,发挥他们的长处,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负责。我同意这个方向。”

    他看向陈朝阳和组织部的同志:“组织部牵头,联合工业厅、交通厅、水利厅,尽快拿出一个详细、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上来。

    要明确接收单位、岗位、待遇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我们就先在江都和苏北治碱工程搞两个点,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在全省推广!”

    是夜,省委大院第四书记办公室的灯光,亮至深夜。

    陈朝阳伏案疾书,桌角堆满了有关志愿军部队编制和汉东省建设需求的资料。

    他深知,汽车兵、工兵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稀缺资源,

    仅凭汉东省委的报告,想在众多省份和部委的竞争中抢下这批骨干,希望渺茫。

    他必须动用更上层的关系,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方案。

    一份由他亲自起草、标注着“绝密·特急”字样的报告最终完成。

    报告的标题是:《关于系统接收、转化志愿军转业人员,快速形成汉东省经济建设核心力量的构想与请求》。

    绝密·亲启

    首长钧鉴:

    冒昧叨扰,自北平一别,倏忽经年,学生无时无刻不挂念您身体安康。

    前日闻听医生嘱您需静养,万望您为国珍摄,勿要过度操劳。

    今日学生斗胆上书,实因汉东建设已至关键隘口,心有块垒,亦唯有向老首长您,方能一诉肺腑,恳请指点迷津。

    朝鲜停战,举世欢腾,我英勇将士陆续归国。

    学生每每思及此事,既感欣慰,更觉肩上责任重大。
    第(2/3)页